地熱能,一種來自地球深處的可再生能源,雖然“小眾”但其發(fā)展?jié)摿s備受期待。經(jīng)過多年研究,地熱能開采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干熱巖、增強型地熱系統(tǒng)、超臨界流體等非常規(guī)地熱技術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不久前,美國大型研究機構R&M發(fā)布了《2018年地熱能分析》報告,報告指出,目前多種勘探、獲取地熱能的研發(fā)活動正在活躍建設中,對一些地熱資源豐富的國家來說,該技術有望滿足未來幾代人的能源供給需求。
報告也肯定了地熱是一種簡單、安全的化石燃料替代方法。但為了可持續(xù)利用地熱資源,減少地熱利用帶來的災害,地熱開采怎么“鉆”至關重要。
鉆井提速是追求目標
目前,學術界一般將地熱分為淺層地熱和中深層地熱兩種地熱資源。中深層地熱包括地下深度200~3000米的地熱能以及地下深度3000米以上的干熱巖所具有的熱能。
中國石油大學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宋先知給出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淺層地熱儲量約95億噸標煤,中深層地熱儲量約1.37萬億噸標煤,干熱巖儲量約860萬億噸標煤。由此可見,中深層地熱及干熱巖開采前景可期。
就像水電開發(fā)一樣,基于地熱越深,資源量越大,開發(fā)難度也就越大,在宋先知看來,鉆井、完井與開采技術是地熱資源經(jīng)濟高效開發(fā)的關鍵,而鉆井提速則一直是鉆井人不懈追求的目標。
在近日召開的第八屆中深層地熱資源高效開發(fā)與利用國際會議上,宋先知介紹了多種鉆井提速技術,其中,自振空化射流提高鉆井速度就極具可行性。
據(jù)介紹,空化(汽蝕)危害巨大,流體局部壓力低于飽和蒸汽壓產(chǎn)生空泡,空泡潰滅時沖擊壓力可達上千兆帕,破壞力極強??栈淞鲃t能實現(xiàn)變害為利,國內(nèi)外提出將空化極強破壞力引入水射流,可不提高地面泵壓的同時大幅度提高射流破巖效率。而風琴管諧振原理調制自震空化射流方法,射流破巖能力可提高1.3~2.3倍,射流壓力脈動增強24%~37%。
“在勝利、遼河等十多個油田試驗的1700多只自振空化射流鉆頭,在相同條件下,鉆速提高12.1%~23.1%。”宋先知表示,“相比油田鉆井,地熱鉆井圍壓低、溫度高,更加有利于空化發(fā)生。”
除此之外,鉆井液脈沖射流加高頻震動沖擊聯(lián)合破巖,誘發(fā)巖石共振,在交變應力的作用下,也可進一步提高破巖效率。
不過,除了提高鉆速,鉆井的過程中需要克服的挑戰(zhàn)還有很多,業(yè)內(nèi)專家表示,為確保鉆井的結構和質量,還要謹慎考察地層的條件以及鉆孔方位,選擇合適的鉆頭,這樣不僅能確保工程的順利進展,還能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科學計算回灌井井距
隨著地熱開發(fā)利用的不斷發(fā)展,地熱井的數(shù)量和抽水量都逐年增加,有的地方已達到甚至超過資源評價所限定的抽水量極限。只抽不灌,不但不利于保護地熱資源,同時也將含有某些有害成分的地表水體滲透到地下,造成不同程度的環(huán)境污染。
當前,回灌開采在內(nèi)的新型地熱開采方法逐漸被采用并獲得良好的效果,特別是由開采井和回灌井組成的增強地熱系統(tǒng),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
中國地質大學能源學院教授李志平表示,增強地熱系統(tǒng)通過對地下水的抽取和回灌,完成熱量交換過程,由于回灌井與地下含水層初始溫度存在差異,如果抽水井和回灌井之間距離較近,在短時間內(nèi)回灌行為就會影響到抽水井水溫,出現(xiàn)熱貫通現(xiàn)象,且抽水井水溫也很難達到用戶要求。
李志平指出,抽水井與回灌井距離過大、過小都有利弊。如果距離大,回灌水在儲層中可以充分加熱,保持儲層熱水溫度的穩(wěn)定性,這樣采出的水的溫度也是恒定的;但與此同時,如果儲層滲透率低,回灌井遠,可能需要增加灌注泵,從而增加了成本。而如果抽水井和回灌井距離小,雖然能降低灌注成本,但由于距離近流速快,回灌水在儲層很可能形成大的通道,造成采出水溫度不達標。
因此,在李志平看來,通過科學的計算方法,合理確定回灌井井距非常重要?;毓嗑啻_定要遵循多項原則,包括盡量降低回灌的成本,不增加回灌泵;回灌造成的井底壓力不能破壞儲層,把儲層壓裂;回灌流體要在儲層中充分加熱,避免井距太近,造成回灌水很快流到采出井底,使得水溫降低。
為此,李志平也提出了諸多確定回灌井井距的計算方法,包括管流—滲流協(xié)調法,即根據(jù)采出井口壓力和地層滲透性能確定回灌井井距;地層破裂壓力法,即回灌井流入儲層不能產(chǎn)生裂縫,以不產(chǎn)生裂縫的距離為合理井距;地層熱傳分析法,即回灌井注入儲層后,流體到采出井時,加熱到原來流體的溫度時,人為距離是合理的。另外,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方法的井距也是合理井距。
地熱回灌是一項非常復雜的技術,在業(yè)內(nèi)專家看來,在大規(guī)?;毓嘀叭匀恍枰M行回灌試驗,示蹤試驗是回灌試驗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手段,對于研究回灌引起地熱田冷卻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不久前,美國大型研究機構R&M發(fā)布了《2018年地熱能分析》報告,報告指出,目前多種勘探、獲取地熱能的研發(fā)活動正在活躍建設中,對一些地熱資源豐富的國家來說,該技術有望滿足未來幾代人的能源供給需求。
報告也肯定了地熱是一種簡單、安全的化石燃料替代方法。但為了可持續(xù)利用地熱資源,減少地熱利用帶來的災害,地熱開采怎么“鉆”至關重要。
鉆井提速是追求目標
目前,學術界一般將地熱分為淺層地熱和中深層地熱兩種地熱資源。中深層地熱包括地下深度200~3000米的地熱能以及地下深度3000米以上的干熱巖所具有的熱能。
中國石油大學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宋先知給出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淺層地熱儲量約95億噸標煤,中深層地熱儲量約1.37萬億噸標煤,干熱巖儲量約860萬億噸標煤。由此可見,中深層地熱及干熱巖開采前景可期。
就像水電開發(fā)一樣,基于地熱越深,資源量越大,開發(fā)難度也就越大,在宋先知看來,鉆井、完井與開采技術是地熱資源經(jīng)濟高效開發(fā)的關鍵,而鉆井提速則一直是鉆井人不懈追求的目標。
在近日召開的第八屆中深層地熱資源高效開發(fā)與利用國際會議上,宋先知介紹了多種鉆井提速技術,其中,自振空化射流提高鉆井速度就極具可行性。
據(jù)介紹,空化(汽蝕)危害巨大,流體局部壓力低于飽和蒸汽壓產(chǎn)生空泡,空泡潰滅時沖擊壓力可達上千兆帕,破壞力極強??栈淞鲃t能實現(xiàn)變害為利,國內(nèi)外提出將空化極強破壞力引入水射流,可不提高地面泵壓的同時大幅度提高射流破巖效率。而風琴管諧振原理調制自震空化射流方法,射流破巖能力可提高1.3~2.3倍,射流壓力脈動增強24%~37%。
“在勝利、遼河等十多個油田試驗的1700多只自振空化射流鉆頭,在相同條件下,鉆速提高12.1%~23.1%。”宋先知表示,“相比油田鉆井,地熱鉆井圍壓低、溫度高,更加有利于空化發(fā)生。”
除此之外,鉆井液脈沖射流加高頻震動沖擊聯(lián)合破巖,誘發(fā)巖石共振,在交變應力的作用下,也可進一步提高破巖效率。
不過,除了提高鉆速,鉆井的過程中需要克服的挑戰(zhàn)還有很多,業(yè)內(nèi)專家表示,為確保鉆井的結構和質量,還要謹慎考察地層的條件以及鉆孔方位,選擇合適的鉆頭,這樣不僅能確保工程的順利進展,還能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科學計算回灌井井距
隨著地熱開發(fā)利用的不斷發(fā)展,地熱井的數(shù)量和抽水量都逐年增加,有的地方已達到甚至超過資源評價所限定的抽水量極限。只抽不灌,不但不利于保護地熱資源,同時也將含有某些有害成分的地表水體滲透到地下,造成不同程度的環(huán)境污染。
當前,回灌開采在內(nèi)的新型地熱開采方法逐漸被采用并獲得良好的效果,特別是由開采井和回灌井組成的增強地熱系統(tǒng),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
中國地質大學能源學院教授李志平表示,增強地熱系統(tǒng)通過對地下水的抽取和回灌,完成熱量交換過程,由于回灌井與地下含水層初始溫度存在差異,如果抽水井和回灌井之間距離較近,在短時間內(nèi)回灌行為就會影響到抽水井水溫,出現(xiàn)熱貫通現(xiàn)象,且抽水井水溫也很難達到用戶要求。
李志平指出,抽水井與回灌井距離過大、過小都有利弊。如果距離大,回灌水在儲層中可以充分加熱,保持儲層熱水溫度的穩(wěn)定性,這樣采出的水的溫度也是恒定的;但與此同時,如果儲層滲透率低,回灌井遠,可能需要增加灌注泵,從而增加了成本。而如果抽水井和回灌井距離小,雖然能降低灌注成本,但由于距離近流速快,回灌水在儲層很可能形成大的通道,造成采出水溫度不達標。
因此,在李志平看來,通過科學的計算方法,合理確定回灌井井距非常重要?;毓嗑啻_定要遵循多項原則,包括盡量降低回灌的成本,不增加回灌泵;回灌造成的井底壓力不能破壞儲層,把儲層壓裂;回灌流體要在儲層中充分加熱,避免井距太近,造成回灌水很快流到采出井底,使得水溫降低。
為此,李志平也提出了諸多確定回灌井井距的計算方法,包括管流—滲流協(xié)調法,即根據(jù)采出井口壓力和地層滲透性能確定回灌井井距;地層破裂壓力法,即回灌井流入儲層不能產(chǎn)生裂縫,以不產(chǎn)生裂縫的距離為合理井距;地層熱傳分析法,即回灌井注入儲層后,流體到采出井時,加熱到原來流體的溫度時,人為距離是合理的。另外,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方法的井距也是合理井距。
地熱回灌是一項非常復雜的技術,在業(yè)內(nèi)專家看來,在大規(guī)?;毓嘀叭匀恍枰M行回灌試驗,示蹤試驗是回灌試驗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手段,對于研究回灌引起地熱田冷卻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責編: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