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院長 葉青
11月25日,由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深圳市規(guī)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深圳市光明新區(qū)管委會、深圳市人居和環(huán)境委員會承辦,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深圳市環(huán)境科學學會協(xié)辦的《光明論壇:從理論到實踐——低碳生態(tài)城市的光明之路》在深圳舉行。
下面是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院長葉青的演講。
葉青:實際上綠色建筑發(fā)展的背景我一直覺得我們一定要關注時代的背景,這個時代實際上有三個特征,第一就是城市化,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實際上是世界矚目,城市化的進程建筑作為最大的人工環(huán)境消耗了人類從自然界獲得資源的50%,排放了50%的污染和垃圾。所以實際上他是對環(huán)境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工活動,所有的問題都因為人的欲望、人無休止的追求而造成的。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現(xiàn)在是鼎盛期只有42%幾,生態(tài)城市綠色建設是二十多年前西方發(fā)達國家在工業(yè)化跟城市化快結束的時候反省的結果,所以實踐都在中國。而中國是在工業(yè)化現(xiàn)在還在做,同時部分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還沒有轉型就來到了知識經(jīng)濟時代、來到了信息化時代,所以他做綠色建筑和生態(tài)城市的大背景跟西方是不同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實際上我們必須很清晰地看到,中國走綠色建筑得有自己的道路。
我核心講兩個觀點,綠色建筑首先是價值觀,是幸福生活的載體,他不僅僅是技術整合,也不僅僅是節(jié)能減排,更重要的是追求幸福生活的價值觀,他的核心目標是要打造幸福人居生活,節(jié)能減排是他的結果。第二個觀點就是綠色建筑與低碳生態(tài)城市共生共享,建筑不是單獨存在的,他是城市有生命力的活體構成單元。
我們這個背景就是城市化的時代,我們看到的城市,中國城市化的進程相當于我們完成城市化的時候相當于要把整個西歐17國在中國的大地上從農(nóng)村搬到城市,再從城市搬到郊區(qū),這樣的資源消耗量和排放量意味著對全球都形成巨大的影響,中國的威脅論實際上是從這里開始的,并不是軍事上開始的。城市化進程、工業(yè)化進程帶來的所有的問題到今天有沒有解決方案?因為我們來到了信息化時代,所以我們完全可能在信息化的時代找到新的途徑,實際上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我們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走進了千家萬戶,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物聯(lián)網(wǎng),“云”的概念已經(jīng)漫天飛。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完全發(fā)生變化,城市的空間結構也會隨著信息化時代而變革,所有基于信息不對稱的生活方式和商業(yè)模式都會受到巨大的沖擊,今天我們的商場更多地是交往場所,而不是交易場所,因為網(wǎng)購、網(wǎng)上已經(jīng)可以完成商品的交易,所以商場出現(xiàn)了電影院、餐廳、書店、溜冰場,他是一種交流場所,而不僅僅是交易。
綠色建筑的價值觀,我們覺得他本質上是回歸建筑和城市作為人的生活載體的本意,而不是炒作也不是投機。綠色建筑他有標準的定義,并不是說我們自己戴一頂“綠帽子”,中國人反對戴“綠帽子”,但是在建筑商爭先恐后戴“綠帽子”,他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他的核心是人、資源、環(huán)境三者的平衡,他有六個板塊的內容在中國的綠建標準當中,節(jié)材、節(jié)地、節(jié)水、節(jié)能,代表著對資源的態(tài)度,首先讓你少用節(jié)約地用,第二代表用的途徑高效地用,節(jié)材就是材料的利用,節(jié)水和隨員的利用,還有節(jié)能是空氣的目標是要健康舒適的人居環(huán)境,運行管理是代表他的結果,一個很綠色建筑開著空調開窗所有的能源都白搭,整個系統(tǒng)是活化的,所以綠色建筑是活化的建筑,他和氣候、經(jīng)濟、政治、人文、管理全部相關,他是從回歸人性關懷的角度講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他實際上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一種對生命的尊重,不僅僅是我們使用這座建筑的人、不僅僅是投資這座建筑能夠用得起的人能夠肆意使用資源,我們還要讓城市當中的小鳥有落腳點,還要讓不會說話的植物螞蟻也有生存的空間,城市是大自然生命的棲居環(huán)境不僅僅是人居。所有的生命體都應該在這里找到他的家園,以免你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不僅僅讓我們這一代人能夠有幸福的家園,還能夠讓下一代人獲得更多的收益,所以說他是很廣義的一個意思,他其實是博愛的,對生命的尊重不僅僅是對人的尊重。
PageBreak
回歸幸福,幸福不可指數(shù)、不可計量,看中國字“幸”,上面的“土”代表房子,下面是“人民幣”代表金錢和財富,沒有錢肯定不幸福,只有錢幸福嗎?你為了錢成為房奴失去了自由、健康甚至生命的時候這個幸福離你更遠了。這個“福”是一家人有衣服穿、祭祀祖宗、有吃的,幸福需要一家人吃穿不愁在一起,有房子住、有錢花,有共同的祖先和記憶,有文化,溫馨和睦。
古巴的心理學家卡爾維尼奧說過,幸福不是目的地,而是一種航行方式,當建造幸福時我們說我們是幸福的,而不應該說我希望是幸福的,而是說我在建造自己的幸福,當我們在建造自己的城市的時候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我們要建造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在這種建造的過程當中出賣自己的時間、出賣自己的體力,甚至出賣自己的靈魂、良心去換取所謂的物質財富,離幸福更遠。
城市要與幸福共生,本質上城市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他的屬性就要滿足這種欲望。沙里寧說過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夠說出這個城市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深圳在高速發(fā)展的時候不服氣城市的發(fā)展的人對深圳最貶低的一句話就是“深圳沒有文化”,作為我們今天在深圳生活了十幾年的人甚至二十幾年的人,甚至已經(jīng)有人在這里完全有第二代在共生共長的時候,我們真的說這座城市沒有文化嗎?他的創(chuàng)新文化就是他的文化,他的綠色就是他的文化。城市與幸福共生,他要與自然共生,能讓人靜下來,有著青山綠色碧野柔光,能讓我們愿意把這里選擇為家。第二他要有效率共生讓人飛起來,他有產(chǎn)業(yè),他資源的高效能夠讓他有效益,城市更有競爭力。他的文化共生就是愿意在這里和家人在這里慢慢變老,要有城市的保障。能夠讓人靜下來自然共生的城市一定是花園的,隨處可見的綠色生命,這種綠色生命的花園不僅僅是龐大的一個公園,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綠地系統(tǒng)由點到線的網(wǎng)絡,一直到我們的辦公桌的案頭,一直到我們的家園當中。日本科學家有研究,人一天看到的綠色生命植物低于你當天所看的所有東西的15%的時候,誘發(fā)精神性疾病。所以都市里面的憂郁癥挺多的,千萬富翁跳樓的也不是一兩個。但是我們的農(nóng)民兄弟真的沒有生活壓力嗎?他們的壓力可能更大,但是很少聽說他們有憂郁癥。這種環(huán)境誘發(fā)的效應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健康、影響到我們的幸福觀。
一座城市還是要寧靜的,當今我們一覺能夠睡到自然醒成了奢侈品,我們的噪音已經(jīng)讓我們整個人處在噪聲的煩燥當中而不知覺,什么時候特別安靜了反而睡不著了。因為我們的城市是為小汽車、為汽車而汽化的,所以汽車引入便捷的同時會帶來巨大的噪音和污染,我們在這種污染當中漸漸迷失自己不會改良。
同時享受自然而有營養(yǎng)的光,原理這種光怪陸離的光的環(huán)境,我們的太陽光曬出的被子有著特殊的清香,這是干衣機沒有辦法彌補的,因為這種光是有能量,而人工模擬的光沒有辦法替代的,避免光污染,讓你的心能夠靜下來。
同時清涼的城市,清新舒適的室內外環(huán)境降低熱島的效應,能夠讓自然的風能夠通風,自然通風對城市的節(jié)能最大貢獻到30%最少到5%,不僅僅是節(jié)能,更重要的是自然的風有營養(yǎng),里面有無數(shù)現(xiàn)在我們沒有辦法捕捉到的內容,甚至包括某些波段對人體的正向的促進作用是人工的環(huán)境模擬的濕度和溫度有限的幾個指標無法涵蓋的。當我們還不夠了解自然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唯一可做的就是謙卑,接受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所有禮物。
PageBreak
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他獲得的諾貝爾獎的理由就是他捕捉到了宇宙當中4060千兆赫的微波波段,所有的波段對人體都有影響,從毛發(fā)到表皮到內臟,女子美容的時候有光子,紅外線可以肌理按摩,4060千兆赫的階段正好能夠到這個波段,當你能夠把大自然次給你的波段享受時候就會特別舒暢。當你在有污染的辦公環(huán)境里拿到體檢報告的時候已經(jīng)晚了,但是沒有人為你這個不健康的體檢報告買單,因為你選擇了這這樣的人居、選擇了這樣的辦公環(huán)境、選擇了這樣的城市和住宅。我們在追求財富當中完全忘掉了自己本質要做什么。
我們不能把綠色建筑隊人有益的效益跟人說清楚的時候只能靠政府補貼、政府獎勵,但是如果他能夠帶給我們生命的價值和效率的時候,我相信沒有補貼大家也會爭先恐后,問題是我們能不能真的得到這樣的城市、得到真的這樣的環(huán)境呢?清潔的城市、清爽而富有營養(yǎng)的空氣,PM2.5、PM幾爭論得很不休,實際上會嚴重影響我們自己的身體健康,大量的共地飛到空中當中,15年都在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當中。建筑做的高度、做的項目環(huán)境,要跟區(qū)域有關,無論到哪里樓的形式是一樣的,100米高的開窗和離地10米的開窗是一樣的,這個合理嗎?這座城市讓我們靜下來,讓我們選擇對自己更健康的外部環(huán)境,善于選擇是人的智慧,軀吉避害的選擇是智慧,逢兇化吉是一種提升。城市讓人靜下來更要讓人飛起來他有效率的共生,他有兩個層面一個是生命的效率,當我們說一座城市是高效的時候不僅僅指交通,更重要的是功能的混合,今天早上部長就講到了功能混合不僅僅是減少碳排放減少交通的能耗,更重要的是讓我們能夠回歸我們的生命,在高效的城市里面更加發(fā)達。深圳白領在路上平均是3.7小時北京是4.2小時,當小汽車不再成為財富的象征、身份的標志,而僅僅是代步工具的時候,我們?yōu)槭裁匆炎约旱纳蛏?折、7折,消耗在骯臟的路上?呼吸著骯臟的空氣?憋著尿,哈佛大學的科學家15年的研究表明,無論外面多臟小汽車里面一定比外面的空氣臟25%,用空氣清新機更加。這一點對美國人的影響非常大,現(xiàn)在國際上很時尚的生活是什么呢?第一是15分鐘的生活圈,15分鐘步行的范圍內能夠上班、上學、就醫(yī)都能夠解決,你的生命就不會打折,留更多的時間給自己享受,留更多的時間跟家人在一起,留更多的時間生活。40分鐘內水果到你的口中,遠離冷凍,大冰箱變小冰箱,這兩點能夠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最理想的生活是什么呢?每天開車4小時到海邊披星戴月,最后這個別墅給誰???保姆和狗。
交通系統(tǒng)的便捷還是為了提升我們城市的效率。
還體現(xiàn)在生存的績效、節(jié)能節(jié)水他是滋潤的,同時他是資源循環(huán)利用的,這代表著同樣的資源輸出和排放,這個城市的生命體效率更高,同樣的用水量和用電量,能夠支撐更多的城市人能夠支撐更長的時間,你的競爭力就提升了,你的競爭力提升了,你的生活水準肯定上升了,經(jīng)濟一定會上去,所以點率會成金。如果生態(tài)綠色不能帶來效益,那他就是偽綠色、偽生態(tài)。在這座城市,城市的善治、公平、保障、更新文化,會讓我們隨著歲月的流逝對這座城市更加有感情,會和他慢慢變老,會沉淀會有價值。
PageBreak
綠色建筑與生態(tài)城市共生共享,我們在研究綠色建筑技術的時候,始終會盯著維護結構、節(jié)能、可再生能源、節(jié)水、節(jié)材等等,好多的技術,其實殊途同歸,你一定要跳開建筑看建筑,跳開技術看技術,最后你這個技術才有匹配度,你現(xiàn)在這個技術里面用的時候你會迷茫,別人這樣做你就照著這樣做,你不知道他為什么這樣做。所以我認為認識論和方法論比單純的某一項技術更重要,技術本沒有好壞,匹配才對。就像所有人都是人才,用對了你就成功了,沒有用對你就是庸才。所以在綠色建筑這個共享的過程當中,他實際上跟城市的體系是非常有關系的,你單棟綠色建筑來解決所有的問題會讓你這棟綠色建筑的成本特別高,所有的難題鎖定在一棟樓里解決你更難了,所以為什么示范建筑很難,越是單點問題越難辦,越是普遍性的問題越好辦,體系來解決。一個城市里所有的建筑都是綠色建筑的時候,他的排放不一樣,他對水資源的要求不一樣,城市整個供你中水的時候,邊上有大規(guī)模的濕地花園的時候就不用做整體的改造了,塔城市的基礎土地的費用、運行管理的費用等等降下來了,把那個降下來的費用放一點到單體的建筑上面整體就平衡了。綠色建筑最大效益是不能盯著一棟樓來的,他一定是區(qū)域開放,未來房地產(chǎn)的最大利潤也不是在房地產(chǎn)商,而是在一級土地整理商身上,他一定是區(qū)域走的,整個區(qū)域平衡之后才會帶來最大的效應。
中國推行綠色建筑我們一直講“中國特色”的時候,我始終認為要從設計源頭抓,這個設計是廣義的設計,他包括是決策,如果一個建筑師從拿到任務書才開始考慮設計的時候,你已經(jīng)輸了一半了,因為可能這個任務書是不對的。你已經(jīng)把自己置身在別人差錯的目標之下,實際上要從源頭之下。我在主編《民用綠色建筑標準》的時候我有欣慰有遺憾,遺憾是很多內容在PK當中被干掉了,因為是對傳統(tǒng)設計巨大的沖擊,唯一欣慰的是保留了一章我寫的策劃,就是設計之前一定要有綠色策劃。我為什么那么關注設計呢?我們曾經(jīng)做過300萬平方米的綠色住宅所有建成以后的反評估,所有的圖紙的模擬,20%的入住居民的調查,甚至在發(fā)展商的支持下看了他的造價,看了整個評估。我們會發(fā)現(xiàn)跟國家綠色標準當中有差錯的所有的內容當中75%跟設計有關,設計和運營管理是軟的,只有25%是跟設備選取有關是硬的。
當你說造價有問題,當你說工期有問題的時候,先從能解決的部分走,所以他是一個共享,這種共享就是人和人、人和自然、社會和建筑、人和建筑之間的一種共享,我們把他叫做“共享設計”,他的核心內涵實際上是首先要開放設計權,設計不再是投資者和建筑師、設計師兩者的事情,他必須讓使用者參與,跟這個項目有關的項目利益關系人共同參與,那么建筑本身是一個共享的平臺,設計的結果要實現(xiàn)建筑為城市提供共享平臺的目的,所以他一定是開放的、民主的。
未來的社會信息化社會當中,這一點是更加的。我們說共享設計,就像剛才龍老師說的能源規(guī)劃一樣,其實他都是對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他是一種新的探索,不會完整地把原來建筑設計的方法都推掉,建筑原有的美學、原有的功能和技術還是要保存,但是因為理念不同、視野不同,建筑的設計內涵和外延、方法都會有不同。
我在這里也是跟我們大家的一個體會,可以批評指正互相探討。我在講把傳統(tǒng)的方案初步設計、施工圖的三步曲變成五步曲,首先要有診斷,現(xiàn)在是場地勘察,設計師到現(xiàn)場轉一圈是不夠的,所有的場地生態(tài)、需求、價值要診斷,有策劃、創(chuàng)意設計和工程設計,最后有一個評估反饋,這個過程當中會用到很多的新技術整合平臺最后走。診斷是一個尋找問題、發(fā)現(xiàn)價值、明確需求,策劃是針對問題、價值、尋求方向,創(chuàng)意是解決方案達到目標的路徑,這個創(chuàng)意設計實際上是我們原有的方案設計加初步設計的一部分,我不寫“方案設計”就是因為方案設計在現(xiàn)在經(jīng)常是建筑師的事,建筑師把方案做完,請結構、水暖電寫一個說明,這是不對的,大家要共同開始創(chuàng)作,工程技術也有創(chuàng)意,他必須結合在整個建筑創(chuàng)作當中,建筑師只不過是大導演,你要把各種系統(tǒng)結合。實際上使用者也參與創(chuàng)意設計,他的需求就是一個創(chuàng)意設計,工程設計是指擴大初步之后到施工圖階段,他是落地實施更有規(guī)范性。評估反饋實際上不是客戶回訪,現(xiàn)在行業(yè)當中做完一年以后做客戶回訪,那是ISO9000要求你做的東西回訪滿不滿意。實際上你的設計是否合理,我們調研當中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的新技術客戶使用的滿意度非常低,可是有發(fā)展商從第一個項目一直做到第九個項目,前后跨度五年還在不停地做,客戶非常需要的是樓板隔聲、墻體隔聲,可能每平方米只要花30塊錢左右就能夠去解決的都不做。我們卻每平方米花1千塊錢做太陽能發(fā)電、去做恒溫恒濕的游泳池,做呼梯,做中央空調等等。實際上整個評估的反饋會對整個的開發(fā)設計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任務書的確定恰恰是最重要的,我們經(jīng)常說我們工程很忙,我們經(jīng)常說我們的造價很低,我們沒有時間一次性把事情做對,我們沒有錢一次性把建筑做精,可是我們卻有時間、卻有很多錢來反復改錯不斷辯證,這實際上是管理的問題,是思想方式的問題。
PageBreak
在診斷的過程當中生態(tài)的診斷、價值的診斷、需求的診斷,每個項目都是不同的,他的核心是要找到制約條件和資源運用環(huán),他有一個趨吉避害的項目,我們會有流動檢測車到現(xiàn)場,還有數(shù)據(jù)庫解決很多的城市參數(shù)的問題。他的自然屬性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區(qū)域規(guī)劃,這種自然的數(shù)形結合現(xiàn)在的技術系統(tǒng)進行生態(tài)敏感性的分析。我們的規(guī)劃不是規(guī)劃師說組團在什么地方,一環(huán)三步什么的這些東西,你首先要分析這個地塊的生態(tài)敏感性,哪些地方宜建哪些地方不能建,哪些地方可同建,分出區(qū)域然后再來做你的創(chuàng)意和規(guī)劃。你先要尊重自然來作為創(chuàng)作的源頭,而不是把自己先找到一個形式、找到一個樣板,我要做這個風格的、我要做構建派的,我要做參數(shù)的、我要做什么的等等,其實是不一樣的。他的診斷當中需求診斷也是非常需要的,需求不僅僅是直接給我們設計合同的發(fā)展商,他不是終端客戶,要關注使用者的終端客戶,其實你最開始的內容不對,他住進去不久就要改造,他一定會改造,你就會資源浪費。
基于診斷的綠色策劃在綠色設計和綠色建筑里面非常重要的,他要能夠確定綠色建筑的建設目標、控制成本、投資配比、功能配比,以及相適配的設計技術。我一直想說成本的問題,其實綠色建筑的障礙不是成本的問題,是花錢的智慧問題,首先你把錢花在哪里。我們有大把錢花在沒有用的地方做力學計算、做表面的掛板,做放在那里看的東西。實際上我們要提高性能時候的投入就覺得沒有錢,你把錢放在哪里這是一個。第二,現(xiàn)在的成本計算是一個靜態(tài)的成本計算,他是發(fā)生了費用就計算,節(jié)約的成本沒有人給你計算,你增加了太陽能、增加了中水他要計算,但是由此減少的能耗、由此減少能耗帶來的電器設備、空調設備商的節(jié)約,沒有人給你算。所以他不做動態(tài)計算就有問題,所以綠色建筑會帶來的價值觀的變化是非常大的,首先什么是好的建筑,什么是好的設計,評價標準會不一樣,什么是好的建筑的價值高將來會帶來更高的價格,都會發(fā)生變化。所以當整個價值觀開始發(fā)生變化的時候,綠色建筑發(fā)展的真正的障礙就會開始溶冰就會解放。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從業(yè)人員必須自身更加清晰,你要去影響客戶,要能夠算帳給客戶,很多時候從什么條件算,就像我們院的辦公大樓我們用了外墻一個6公分的干掛的板,他代替了19公分的混凝土的所有的熱供的性能,也不需要做任何處理的時候,你單獨算混凝土200塊錢一平米,那個6公分的板600塊錢一平米,你覺得很貴,但是你計算一下他高層的重量、荷載到表面材料的省卻和工期的節(jié)約和維護成本等等,你會發(fā)現(xiàn)實際上劃算得一塌糊涂,就看你怎么樣去判斷這些問題。
策劃過程當中其實也分很多個步驟,前期的調研、定位、分項目標和方案,優(yōu)先采用被動設計策略,其次選擇集體技術適宜的技術,然后選擇高性能的產(chǎn)品設備,我們也會做很眩的項目這是項目的需要,我們也會做很便宜的,我們也有保障性住房每平米30塊錢就可以了。也有很急的72天完成了3600張圖紙42萬平方米的高層的所有的從方案到施工圖。所以我認為時間成本他本質上是障礙,但是他不能成為我們不做綠色的理由。
其實我們行業(yè)在發(fā)展的過程當中,因為WTO開放了,所以國外建筑師跟我們不平等競爭,他們比我們獲得更長的設計周期,比我們獲得更高的設計費,使得中國建筑師很難以做精品,在當年確實如此??墒钱斘覀冊谶@種理由當中放棄了前進,今天我們反省,客戶在給我們10倍的設計費,給我們10倍的時間我們還能做精品嗎?真的客戶給足我們費用、給足我們時間的時候,我們每個人敢拍胸脯說我就能做最徹底的綠色建筑嗎?本質上不是時間的問題、不是成本的問題,他只不過是我們最好的借口和理由,是我們自己觀念的問題,是不是我們敢不敢放下自己曾經(jīng)擁有的去挑戰(zhàn)我們不會的。
創(chuàng)意設計當中我覺得這個實際上是建筑師最有空間、最要比拼的,未來中國建筑能夠走上國際去領獎的我看也只能從綠色方面去走了。這就要求建筑師不僅掌握建筑師原有的這些技能,他必須對新技術、必須對資源、必須對別的專業(yè)非常地熟悉,你才能成為創(chuàng)作的源泉?;谏鷳B(tài)診斷的綠色建筑創(chuàng)意,實際上他本質上要做活體建筑,就是應變建筑的建筑體系,自然的氣候、應變的處理、他的目標,所以風水光合都是最本質的,這些做好了你就能夠做出很多的解決方案。建筑的可變體形系數(shù)是可以做出來的,我們?yōu)檎猩涛錆h一個項目的研究,后來很遺憾沒有做成,這個研究是很讓我們有信心的,是展廳和營銷中心結合的,中庭上面可開啟,底層的外墻可開啟,在夏季和冬季的時候體形系數(shù)會不同,對環(huán)境的呼應不同,生態(tài)外表也有很多的變化可以做,限于時間的關系我沒有辦法對技術講那么細。
南方的地區(qū)很多的自適應的原則、自適應的體形、切薄,消極空間的再造,當我們留出很多的灰空間的時候說使用率很低,為什么不可以把會議放在那里呢?不可以把辦公環(huán)境放在那里呢?更何況我們的深圳還有容積率的獎勵,還有交互式的使用等等都是創(chuàng)意的地方。工程設計這一塊我們會在信息化時代提升到性能,利用現(xiàn)代的模擬、驗證技術可以提升到性能化,我們對所有的設計方案出來就能夠知道它的能耗值、水耗值、排放、空氣的年齡、風速、風壓,所有的模擬狀態(tài)就像CT檢查人的身體一樣,但是能不能發(fā)現(xiàn)癌癥能不能治得好還是靠醫(yī)生。要用好計算機的模擬手段,也不能片面依賴他也能夠騙人,他想要什么樣的結果都能夠出來,因為邊界條件是你設定的,這一點是建筑師一定要懂得如何看切邊如何調整,否則不同的結果出來你會無所適從,人被參數(shù)綁架也是不行的,他只是你的工具。
對于設計進行整個過程的定量和定型的優(yōu)化,診斷和策劃的比較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我們做過的體育新城的項目,今天早上都有講到這是建成的項目,當時我們做噪聲規(guī)避的時候就是用噪聲模擬結合單體做的,這條城市干道當時沒有通車,但是預計他的噪音值是很高,我們整個小區(qū)里面10萬平米的區(qū)域怎么辦,只有用建筑擋,噪聲是要用質量去擋的不是用距離來控的,100米的距離對于減弱噪聲沒有太大的作用,但是樹和建筑,特別是建筑擋建筑是最好的,用什么建筑去檔肯定要不怕噪聲的建筑,或者是相對次一點的。首先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聲切片來指導的,首先有商場先擋在前面,然后有折線型的單身公寓只有30平方米相對最少,我如果這個單身公寓過矮后面的所有的噪聲的這片就救不下來,但是過高不利的戶數(shù)就多,而且戶型比受影響,如何平衡不停地驗證。本身形成了“L”形的部分把后面那塊救下來以后他自身怎么辦呢?外走廊、陽臺,陽臺攔板做實,上面的吊屏用吸引板本身能夠減噪5—7分貝左右,再把衛(wèi)生間和廁所放在陽臺外面,最后有問題是14層以下背前面的商場又救下來了,最后有問題的是上面一層再做隔聲通風窗,否則一個隔聲通風窗1萬多塊錢,4千多戶的拆遷安置房我們是做不起的,所有的產(chǎn)生的效益沒有辦法計算在造價里面,設計費沒得漲,沒人表揚你,但是我們心安,建筑種下去了,再也扒不掉了。
那么多年什么物價都漲設計費沒漲,人工也漲,設計的內容越來越多,又是節(jié)能現(xiàn)在又是綠色審查,只要我們這個行業(yè)人里面不認識到自己的危機,我們不能為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我們就會變成拼體力,現(xiàn)在我們招新員工要從1樓跑到12樓看他會不會暈倒,要拼體力。不覺得我們已經(jīng)成為辦公室里面的藍領了嗎?電腦前面的藍領了嗎?為什么?所有無創(chuàng)意的內容、不能為他人創(chuàng)造價值勞動全部可以被機器人、智能計算機所替代。如果我們不能夠為人去工作,只是設計建筑物、建造建筑物,他也一定會在這種大洗牌當中落伍。所以工程設計當中的信息化、參數(shù)化,包括BIM的應用。
PageBreak
評估反饋看起來跟設計無關其實很有關系,評估反饋的機制我們在不在設計當中做他是花很少的錢但是卻取得很大的收益,就是資源與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系統(tǒng),未來我相信這一塊是會強制的。一個是未來需要有結果,跟你的土地使用和對你的監(jiān)控相結合。第二是業(yè)主需要通過這樣的監(jiān)測系統(tǒng)進行運行管理。我們做過很多的研究,很多的既有的辦公建筑、大型的公共建筑,僅僅通過運行管理的細化和優(yōu)化,最高可以節(jié)約30%的能耗,而不作任何硬件和維護結構改造的投入,所以為什么現(xiàn)在合同能源管理經(jīng)常有糾紛?就是開始客戶不懂,懂的人就告訴他我回給你投入做節(jié)能,后來發(fā)現(xiàn)你就是這么輕飄飄做的我也會了,他不跟你分錢了就開始鬧了,我們碰到過很多。說明這種空間是非常大的。實際上設計過程當中對監(jiān)測評估的高度重視他的設計內容也是不一樣的,低成本快速建設、實施反饋、整體推進、權聲明周期的評估都會是我們設計關注的內容,我們深圳也做了城市能源管理,到每個區(qū)都有。他實際上是一種城市數(shù)據(jù)共同來做內容,一定要大筆畫小畫而不是小筆拼大畫。
大家都很熟悉我們院的辦公大樓了,我也講了低成本的廉租房。我想講一個豪宅給大家聽,綠色建筑業(yè)不是講低成本就一直是很低級的,也不是說講時尚的東西就是遙不可及的,這是廈門的一個地王,從豪宅走向吉宅邁向貴宅,什么是貴的房子?并不是價格高的就是貴的房子,貴的房子是不是吉宅?能不能讓你獲得尊貴感能不能讓你幸福?我們這個項目是非常特殊的,一拿到地的時候整個策劃是我們跟發(fā)展商一起的,是唯一一個策劃階段就讓我們引入的,銷售的策劃是我們代入的。把綠色設計原則上變成設計師的任務書也是香港設計師一起做的。我們用各種可能的生活場景和使用者的感受進行項目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比如“一覺睡到自然醒、我和自然有一個約會、飲食男女、偷得浮生半日閑、洗滌身心”,每一個都是跟建筑有關的,我稍稍遺憾的是這樣的故事沒有發(fā)生在招商和萬科身上,因為執(zhí)行力是很關鍵的,整個建造過程美好的想法還得有時是團隊來做,我們恰恰好錯位,因為他不夠強才會聽我們的,因為萬科很強所以沒有我們的份,我們只能做技術,這就是往往人的有意思的地方。
一覺睡到自然醒,就是綠色的室內環(huán)境,在規(guī)劃、平面布局、門板等等營造適宜的聲環(huán)境,他的布局其實設計雖然是創(chuàng)意他有很多的邏輯,你一定要講出無數(shù)個“為什么”才是唯一的方案,動一點都不行,包括光的強度過強過陽、過陰也對人不好,中國的傳統(tǒng)風水里面最好的臥室房間是冬至日陽光照到中間?,F(xiàn)在很強調植被、植物進建筑,但是傳統(tǒng)建筑里面是不讓植物進的,很多人都說這個不行,因為古藥房不加藥的話不行,因為現(xiàn)在的是人工做的以前是野生的藥力不一樣的,所以看風水理論也要看變通的東西?,F(xiàn)在是鋼筋混凝土,是至陽之物,說白了就是陰陽平衡,你有那面積的玻璃,我們那么喜歡做大面積的玻璃實際上對人非常不好的,他陽光進來就過陽人就很燥你需要環(huán)境的溫度特別低來平衡自己這樣很容易出問題,這時候綠色的植物就給你柔化給你陰陽平衡。傳統(tǒng)的民居是木結構,木頭本來是陰的,窗開得很小里面很陰暗,這時候再放植物陰氣過盛也不行。
其實萬物皆通只要跟人有關的東西,光也是這樣的,我們?yōu)槭裁茨敲丛敿毜厮愎?,很多時候都是誤解這個自然光節(jié)能,那是結果,最重要的是什么樣的光譜段什么樣的環(huán)境對人最舒服,對于辦公環(huán)境來說他會提升一點你效率要高,你老在那里想睡覺上班就有問題了。另外視野的分析,所有的戶型能夠看到海的角度和時間段,你馬上就能夠找得出你價格差,然后你可以調設計。否則我們就只能調價格,能夠看到海景的和不能看到海景的不一樣。此外是空氣品質,預測檢測工業(yè)化的家裝和自然通風,我們專門做了這套軟件,這套軟件可以公布了,當時是為他研發(fā)的。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在哪里的時候沒有手段就要研發(fā),所有的設計出來、材料出來、面積出來就知道你的污染物多少,不能超標,修改設計,然后你做樣板房的時候再驗證,而不要等到做完樣板房再來改就很有問題,這個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開始可以對公眾服務了。
空氣品質和熱環(huán)境,春秋季怎么樣、冬季怎么樣,全年怎么樣通風,自然風室內能利用的時候怎么樣,不能利用的時候怎么辦?他在海邊除濕怎么辦?如果開空調怎么弄?他是豪宅可以上很多的設備系統(tǒng),包括自然的通風、空氣源熱泵,還有空氣的監(jiān)測系統(tǒng),室內設置二氧化碳、VOC的監(jiān)測等等。“一覺睡到自然醒”最后用了一個高科技,就是自動檢測人的睡眠波,在人的淺睡眠狀態(tài)下可以自動啟動燈光、窗簾、音樂,使人在自然狀態(tài)下蘇醒。
“我和自然有個約會”,就是室外環(huán)境如何利用,就是如何讓人在室外舒適的逗留時間更長呢?要采用室外的熱島綜合控制的技術,讓他心情愉悅的和大自然解除,他和大自然多解除一分鐘補的能量就不一樣,這是花多少錢買不到的。休閑運動,海邊優(yōu)勢等這做了很多的花招。還有家居信息系統(tǒng)跟他的物業(yè)管理在一起,這個公司的老板我很感動的是每年他都會請我跟他公司的領導講戰(zhàn)略的時候,我講到物業(yè)管理公司要上升到社區(qū)服務公司,塔里馬把他的物業(yè)管理公司改成社區(qū)服務公司,真的就是變化,房地產(chǎn)的錢不再是賣樓,你搬進來的客戶是你永久的印鈔機,你不把既有的客戶服務好,過去這點錢看不上因為房價太高,將來這個就是香餑餑,所以要去買物業(yè)管理公司就是買他的管理權,物業(yè)管理公司沒有用,就是客戶。
PageBreak
“偷得浮生半日閑”就是休閑體系,他做了很多的健康體系,結合書房做了富有禪意的冥想間,他的視線、安靜的程度做的方法不一樣的,不僅僅是把面積加多,都市里面很多的廳是拿給別人看的不是給自己用的,為什么廳那么大,過去三代居在一套里面,所以廳是用在家居交往起居,我們只能在家里做飯請得起客人,所以廳要氣派。今天幾個人在家里請客、幾個人跟父母住在一起?這個時候更需要的是書房要大,因為你在家辦公,你在家里辦公,你的衣帽間要多了,因為你有很多的時尚品,你的臥室要舒適了,男女主人都要有自己的臥室了,還有不吸煙的女士很大的肺癌率是液化石油氣不完全燃燒產(chǎn)生的氡氣,我們的衛(wèi)生間要更大一點,讓你干濕分離,以免沖馬桶的時候所有的污物都在你的牙刷、毛巾上面,我們更多地是需要生活,不是更多地給人看。
飲食男女、午后紅茶、時尚夜生活都是商業(yè)和休閑的娛樂,不再是做一個商業(yè)空間讓人家入住讓你裝修一下,不是的,所有的色彩、溫度、形式、形態(tài),都會和他提供的商業(yè)配套所匹配,只有匹配的東西才有價值。
洗滌身心,衛(wèi)生健康系統(tǒng)和凈化水系統(tǒng),人的健康60%是身體的水而不是喝的水,所以作為豪宅這一塊他要全部進行過專門地處理的,包括樣板間也會有洗漱過程當中有個人的檢測系統(tǒng),還有馬桶有尿液的檢測成份的技術,一個健康的人肯定會有健康的指標體現(xiàn)。
這是無錫的作品,我希望一年以后能夠展示給大家,真正的零排放在夏熱冬冷地區(qū)非常難的地區(qū)他做的低碳展示館,把展示中心、可變的外墻、他的形態(tài),為什么做出這種形態(tài),我們叫做水滴甘露形都是有講究的,全部跟氣候狀態(tài)當?shù)氐那闆r有關,所有的展示系統(tǒng),把展示做在建筑整體上,通過地塊的限制與社會共享的展示,突破場域的限制與遠程協(xié)同,與自然共生展示走向體驗,展示平臺突破成時空變成一個綠色世博會,把建筑做得跟展示完美的相結合,這是相當于智慧建筑,這是非常高端的未來建筑的做法。
以前的演講我講過很多工程型的畢竟是低成本做的,我可以跟大家講其實凡事都能夠做,節(jié)流開源他的約束條件怎么去判斷原理都是一樣的,我們建科大樓的共享設計也很多,大家都去了。我想跟大家講,我們所搬進去兩年多以后,所搬進去發(fā)生的生態(tài)故事是我們設計的時候一點都沒有想到的,兩年來我們來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鳥,來了流浪狗不肯走,第一窩下了兩只第二窩下了八只,下了兩窩的小狗,還有鴿子在七樓的南區(qū)的擋板上孵了第四窩了,下午茶的時候更多的麻雀一起分享花生、毛豆,小鳥叼來的植物跟我們種的花草一起生長很和諧,野草春生也很美麗,這都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所有的樓的植物沒有肥料和裁剪,它自然地生長給我們無限的生長,所以我們覺得大自然很了不起,你對他謙卑一分他還你十分。我們每平方米每年電的能耗是16度,很多的住宅是這個數(shù)字,絕對能耗在40幾度,還有照明和全天候的實驗室,是深圳普通辦公樓的37%,我們的成本是每平方米4300塊錢,地下兩層地上十二層,相當于是八層的合宅,所有的40多相的綠色技術全部是花錢買的,包括太陽能發(fā)電板。比政府投資的普通辦公樓便宜20%左右,我覺得不是錢的問題,是你的心思的問題,能能不能放棄一點點賣圖紙的精力,用每平方米算設計費的精力花一點點心思去想一想,未來有更多的價值去掙更多的設計費,很多人把錢都掙了,打麻將的人都知道前半夜贏的是紙后半夜才是錢,等到你退休的時候拿到的行情價才是真正的價,你回頭一下現(xiàn)在拿一百萬的人十年以后能不能拿到一百萬。我們在完成3千平方公里的規(guī)劃案例當中給我們一個最重要的體會,就是實際上思維決定行為,觀念決定出路,當我們的關注點從物到人,走向人心的時候,當我們意識到設計師的使命是要為他人的幸福貢獻我們的 智慧和汗水的時候,實際上我們也再創(chuàng)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城市化進程只有一次,我們非常有幸在我們職業(yè)的高峰在和平時期見證中華民族騰飛復興的這一次我們能夠交出什么樣的答卷,能不能讓我們的生命更加高效才是最大的低碳,而不是每天節(jié)幾滴水、節(jié)幾度電,更需要的是做有益的事、做有價值的事情讓生命高效才是低碳,所以綠色他是生命,尊重生命才能帶來幸福。跟大家共勉,謝謝!
(責編: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