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熱泵立埋管的施工包括土壤鉆孔、埋管、灌漿、管道連接、試壓、清洗劑等內容。具體施工工藝如下:
a.鉆孔準備
1.了解并確定土壤地質條件。
2.確定地下綜合管線分布及設置情況,并做好明顯的標識記號。
3.平整土地,根據地埋管施工圖,用白灰標示具體鉆孔位置及總管坑槽位置。
4.確認鉆孔支架打設位置。
5.確認鉆孔機械電源容量及供給情況。
6.提供水源至鉆孔現場。
b.工程鉆孔
1.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隨時填寫記錄表并及時分析土壤實際狀況。無特殊情況,每孔必須填寫四次深度記錄表。
2.鉆孔直徑130-180mm。
3.確保鉆孔深度。鉆孔深度以設計為準,并做好記錄。
4.施工時,可根據工程需要和土壤情況,鉆孔深度可適當增加,并做好記錄便于埋設相應的管道。
5.鉆孔完畢后,應及時埋設管道并灌漿。
c.地埋立管施工
1.管材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材料(SDR11),所有的聚乙烯管都要用專用的熱熔設備進行熱熔連接。必須根據生產廠家的說明進行施工。
2.管道拉直。
3.下料,根據鉆孔深度確定立埋管深度,采用單U型埋管,每孔兩根管。
4.單U管制作,采用熱熔工具焊接單U管。
5.單U管水壓試壓,試驗壓力不小于10Kgf/cm2。
6.管道檢漏,具體參照《地源熱泵系統(tǒng)工程技術規(guī)范》中4.5.2條實行。
7.檢漏合格后剪掉氣頭,并在管口做好臨時封閉,且保護接口不受破壞。
8.填寫試壓驗收記錄。
9.把撿漏后的U型管子逐漸放入鉆好的孔內,放入時,嚴禁突然放手,否則管子浮起后難以再放入。
10.放好埋管、灌漿前,應固定埋管,并在孔和管子之間的縫隙放入一些細黃沙并用石塊等固定管口。
11.嚴格作好到管口臨時封閉。記錄埋管前端編號及尾端編號,確保立管深度與孔深相當。
d.灌漿
1.鉆孔結束,放好立埋管后,即開始灌漿。
2.灌漿應采用專用設備(灌漿泵),通過綁扎好的灌漿管進行。
3.確保根據灌漿速度,同時提升上拔灌漿管。
4.在漿液涌出地面后停止灌漿,并拔出灌漿管,用石塊等固定管口。
5.漿液膨脹凝固需24小時,此前嚴禁進入下一步施工。
e.地埋橫管施工
1.根據圖紙及現場要求備料。管道連接同樣需用原廠提供專用熱熔器對管路進行熔接焊接。
2.立埋管施工完成后,根據設計開挖橫埋管溝槽,深度不宜小于1.2米(具體按設計要求)。溝槽與立管交叉處應特別注意立管保護不受破壞。管溝內填充至少200mm厚度的細黃沙,且確保周圍200mm范圍內無石頭及金屬硬物。
3.管道連接前應確保管道內壁及接口清潔。
4.待所有接口都熔接好后,整個地埋管系統(tǒng)要充水試壓檢漏,試驗壓力與立埋管試驗壓力一致。穩(wěn)壓至少2小時應無明顯壓力變化,切無泄露。
5.系統(tǒng)檢漏合格后,系統(tǒng)排氣、注水。注水時,從回路的一端注水,另一端排氣。切忌兩端同時注水。
6.橫埋管出地面的管道應保溫,且做防水保護外殼。穿墻應按規(guī)范設置穿墻套管。
7.地埋管換熱系統(tǒng)安裝完畢后,且沖洗、排氣及回填完成后,應再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壓力與上面一致。
f.回填
1.系統(tǒng)試壓合格,確認無漏后,才可以回填土壤。
2.回填土首層應為至少200mm厚度的細黃沙,且確保其中無石頭及其它硬物;200mm以外用一般土回填
3.橫埋管在地表下的深度至少為1.2米,回填后在相對標高-0.2米處設置對應的橫管及立管標識。
g.系統(tǒng)清洗
系統(tǒng)清洗在水系統(tǒng)設備和管道全部連接完畢后進行。
清洗步驟
1、將回水集管上的檢修口軟管接到建筑物供水管上;
2、將供水集管上的檢修口軟管放入一空桶,打開檢修閥門;
3、關閉所有回水干管上的關閉閥;
4、打開所有供水干管上的關閉閥;
5、打開建筑物供水干管閥門,同時打開第一個回水干管上的關閉閥;
6、當水開始流出進入桶中時,關閉第一個供水干管上的關閉閥,打開第二個回水干管上的關閉閥;
7、繼續(xù)重復以上步驟,每次一個干管,直至打開所有回水干管的關閉閥,關閉所有給水干管的關閉閥;
8、關閉建筑物給水。
歡迎一切與地源熱泵行業(yè)相關的新聞包括但不限于投標中標、技術研發(fā)、新品發(fā)布、從業(yè)經驗、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創(chuàng)新思維的資訊或論文類投稿,本網網絡部將擇優(yōu)在地源熱泵網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www-dyrbw-com,您也可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新浪公眾平臺、地源熱泵網主站、《地源熱泵》雜志上刊登。投稿郵箱:dyrbw@dyrbw.com